本來沒有要打文,但就一個意外跟看書的一個感覺,突然想記錄一點現在所想到的,有關:同理。
一直以來都很疑惑「同理」到底要怎麼讓一個人走出來,也希望能夠找出這個方式的答案,但後來在一段時間之後,看了一點案例分享,感覺、思考之後覺得,同理的目標並不是在幫人家解決問題,而是在讓人感覺,你與我站在一塊,讓對方可以感受到你可以了解我、知道我,我就可以更願意分享我的感覺跟狀況,而在分享的當下其實自己腦袋會不斷的做整理及思考,也會幫助到對方去思索到一些事。
我們並沒有辦法完完全全地了解一個人,也無法全然的了解以及知道他當下的處境,有太多太多的因素參雜在一塊,有時只要對方少漏了一個不講,或是不願意分享或是逃避某些事,那就會讓我們所提供的方法失焦,無法幫助到他真正的問題解決。
而在同理的狀況下,或許我可以不必一定要全盤的掌握他的狀況,不用問東問西像在招供一樣,他可以感受到我站在他那方,有點賦權的感覺,他可以感覺到自己可以有更多能量去解決問題,因為有人跟他站在同一陣線去解決問題,同理可以讓人感受到有希望,至少不是自己一個人在面對困難,我不要一定要很會解決問題,因為她自然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就算在第一次第二次失敗,但只要有人肯願意繼續跟他站在同一陣線,那就會有力量繼續奮鬥下去,終究會找到解決方法,不是我找到解決方法,是對方會找到解決方法,或許時間會很長,但那是個屬於自己的歷程,而在困難結束之後再回想,也會覺得自己其實是有能力克服困難的,只是因為自己某方面卡住了,又或者是自己一時的低潮,或是被某個狀態聚焦無法看到更多選擇,我想我們的任務,在整個過程中,就是去同理接納對方的所有感覺跟狀況,我跟你是一塊的,我可以與你一起解決問題,然後我們從對談中,協助對方去找彼此矛盾的點,找看看有沒有其他選擇,而不是提供方法,告訴他應該怎麼做,我們給他一個起頭,讓他去自然的延伸屬於他自己的路。
雖然打的這些在書上的看的到、也能知道,但以前總是很解決問題導向,很習慣直接給他魚,而不是釣竿,總是希望可以幫助他更多,反而會阻礙了對方的成長,當他可以走完自己的路時,也會很有成就感,自己也會更有能量去面對下一個問題,而不是又再回頭找我們。
書講的很簡單,要真正的感受、理解,了解整個狀態的脈絡,更深的去理解整個狀態的改變,從接觸個人中心治療的書到現在快一年,現在終於又再度回頭當初所看的書,好像又有更多不同的理解。
我們是在細心的澆灌一株幼苗,讓他自然的成長,在一個更安全溫暖的地方去突破難關,不是用我們的力氣拉他長大,那只會讓他成為我們的樣子。
但這種感覺跟在溫室的花朵不一樣,花朵本來就有力量可以抵抗風雨,但我們照顧的是快要沒有能量的幼苗,這裡是個避風港,可以讓他充電,讓他可以更有勇氣的再去挑戰困難,不是在本身有能量的時候還在繼續提供溫暖,所以也要去注意或許對方是否變成一種逃避,那焦點可能就要轉換為為何無法勇敢的挑戰,為何會想逃避。
其實有些東西講出來,講,也是種釋放,特別是對很多社會角色的束縛,比如,男生不太會講情感,或是強人、長輩等等,都不太會願意釋放或是講自己的感覺,都會選擇在心裡,或許在某一天可能有解,但畢竟這些東西本來就不屬於自己的,是因為遇到一些事情而產生出新的東西的,若是把這些東西帶在身上,不管是多麼微小的東西,就像是帶一塊錢在身上,一個一塊錢可能沒什麼,但帶久了、越帶越多了,還是會有種重量的,把感覺講出來,或許不一定能解決問題,但至少可減壓,或許當壓力消除之後看問題,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跟觀點。
我們要學習減壓、紓壓,在現實生活中一定會有許許多多的壓力,不管大或小,人也不可能都不會有任何的壓力存在,但我們可以練習讓大壓力變成小壓力、對自己好一點,因為我們是屬於我們自己,我們不屬於任何人,我照顧我自己本來就是理所當然的,但因為有太多的現實、價值觀、社會文化束縛,不許哭、不許當小孩、不許生氣、不許軟弱,很容易讓我們無法成為我們,我們又必須得照顧別人,或許在有能量的時候我可以照顧別人,但是在低潮時我又要再照顧別人、考慮別人,那真的會讓自己相當的疲累,其實我們可以很自私,選對我們最好的方式,而改變方式後的結果,能不能接受,就是對方的課題了,就不要再把對方可能的狀況都考慮進去,那就侵犯到別人的課題了,當然現實無法這麼做,但可以做微調,不是要三個打數全部擊出安打,只要三個打數擊出一支安打,那就是位好打者了,我們不必一定要全然的擺脫這些社會價值,但我們可以適時的放過自己,讓自己有時也能成為我們想成為的樣子,當我們可以離真實的我、自己想要的我,越來越吻合時,就會少一點表裡不合的衝突發生,自己也會越來越快樂,因為我可以真正的成為我了。
小小紀錄一下,晚安。
-大帥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