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蘇軾如何表現清境與健筆(講義P4)
通判杭州時期(熙寧四年-七年,36-39歲)
一、通判杭州前,缺乏填詞之環境與心境:
(一)東坡首兩次進京(仁宗嘉祐元年-二年,五年-六年),皆為應考而忙錄,無心聲歌之樂。
(二)簽判鳳翔,忙於政務;再度還朝,卻遭喪妻喪父之痛,與娛賓遣興益疏遠矣。
(三)神宗熙寧二年至四年,政局已然「山雨欲來風滿樓」,進退之間,士大夫均面臨抉擇。東坡亦為理想而掙扎,不肯稍屈,而全心投入策論、奏議,自無暇顧及填詞。
二、通判杭州後,始填詞:
(一)湖山秀美、市容繁華,文人雅集頻仍,又多歌妓參與其間,有了填詞環境。
(二)結交陳襄(述古)、張先、楊繪(元素)三人,促成填詞的心境。蓋此三人均風雅之士,善作詩詞;且由唱和、聚會之頻仍,可能已有詞社的組織。
(三)雖憂心朝政,而無法參與,縱有不滿,均藉詩表達;詞則由於未盡受肯定,故多用以私人酬酢贈和,然亦漸悟此體亦足表達感情之功能,而積極創作。
三、年代可考之作凡四十九首:
(一)熙寧七年為轉變期,此前填七首,此後凡填四十二首。
(二)送別凡二十餘首。
(三)其餘為思鄉、懷友、詠物、戲謔及個人情懷感慨之作。
(四)綜觀其內容,已由泛泛寫景酬唱進而為遣懷入詞──表達思婦及友情。
四、填詞技巧:
(一)熙寧七年亦為關鍵,前此技巧生澀,對仗工整,用字華美而乏流順。
(二)熙寧七年所作,口語化、散文化、重複句之運用已漸顯現。
五、蘇軾「清境」、「健筆」之詞風,亦已呈現。
六、作品欣賞
〈行香子〉過七里瀨
一葉舟輕。雙槳鴻驚。水天清、影湛波平。魚翻藻鑑,鷺點煙汀。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畫,曲曲如屏。算當年虛老嚴陵 。君臣一夢,今古空名。但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
〈江城子〉湖上與張先同賦,時聞彈箏(課本p3)
〈南歌子〉
苒苒中秋過,蕭蕭兩鬢華。寓身此世一塵沙。笑看潮來潮去了生涯。
方士三山路 ,漁人一葉家。早知身世兩聱牙 。好伴騎鯨公子賦雄誇 。
〈南鄉子〉梅花詞和楊元素
寒雀滿疏籬。爭抱寒柯看玉蕤。忽見客來花下坐。驚飛。踏散芳英落酒卮。
痛飲又能詩。坐客無氈醉不知。花謝酒闌春到也。離離。一點微酸已著枝。
〈南鄉子〉送述古(課本p11)
貳、婉約與豪放(講義P8)
一、風格之流變:
(一)唐五代至宋初,以「婉約」為宗:
鄭騫《景午叢編‧柳永、蘇軾與詞的發展》:
第一要符合歌唱時的氣氛,第二要適合歌者的身分口氣。當時的歌者大都是女性,若在燈紅酒綠的華筵上,命十七八九女郎執紅牙拍而「慷慨悲歌」,未免不大調和。
(二)蘇軾為「豪放」之開山:
1.晁補之:
居士詞,人多謂不諧音律,然橫放傑出,自是曲子中縛不著者。(《復齋漫錄》引)
2.胡寅《酒邊詞‧序》:
眉山蘇軾,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婉轉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而逸懷豪氣,超乎塵垢之外。
3.俞文豹《吹劍錄》:
東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如柳七何?」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
(三)婉約與豪放對舉:
明‧張綎《詩餘圖譜‧凡例》:
按詞體大略有二:一體婉約,一體豪放。婉約者欲其詞情蘊藉,豪放者,欲其氣象恢弘。蓋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約,蘇子瞻之作,多是豪放。大抵詞以婉約為正,故東坡稱少游今之詞手,後山評東坡,雖極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二、婉約與豪放之不同:
(一)抒情態度:
豪放:爽朗直接,痛快淋漓;詞意明暢,詞境顯豁。
婉約:委婉曲折,含蓄不露;詞意隱約,詞境深幽。
(二)寫作方法:
豪放:主觀抒情。
婉約:客觀描摹。
(三)題材選擇:
豪放:個人之感遇──多寫忠壯之情或個人身世感慨。
婉約:人生共有之感想與印象──一般兒女之情或離愁別緒。
(四)用詞取向:
豪放:多偏於明快疏淡,因滿懷奔放的熱情,或抑鬱悲憤的心胸,需用痛快淋漓,沉雄跌宕的詞彙,才能盡情發之而後快。
婉約:多輕靈曼妙,柔美細緻的詞彙,表現方法多是隱約含蓄,託興深微,有一唱三嘆之妙。
(五)詞調運用:
豪放:多用縱橫跌宕,激昂暢快之調。如〈賀新郎〉、〈滿江紅〉、〈水調歌頭〉、〈六州歌頭〉、〈歸朝歡〉等。
婉約:多用舒徐和緩,輕柔諧婉之調。如〈菩薩蠻〉、〈浣溪紗〉、〈蝶戀花〉、〈滿庭芳〉等。
(六)美感表現:
豪放:男性的陽剛氣象。
婉約:女性的陰柔韻味。
(七)文學境界:
豪放:寫境,有我之境。取遠景,動態或壯闊之景。
婉約:造境,無我之境。取近景,靜態或細緻之景。
参、徐州時期與東坡與民同樂的情懷/田園詩與當時的背景(講義P10)
一、徐州時期:熙寧十年(1077),改知徐州。詞中首見兄弟之情,退遊之思;面對歷史塵跡,尤深人生無常之慨。另有一系列〈浣溪沙〉作品,描寫田園農家景色,是內容上的一大突破。此期詞風,除卻清寬之境,另有清雄豪邁,蒼茫空靈的新境界;而一系列田園作品,則顯現清閒平淡之風。
二、作品欣賞:
1.〈浣溪沙〉「照日深紅暖見魚」(課本p27)
「旋抹紅妝看使君」(課本p27)
「麻葉層層 葉光」(課本p27)
「簌簌衣巾落棗花」(課本p27)
「軟草平莎過雨新」(課本p27)
2.〈永遇樂〉「明月如霜」(課本p29)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