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1/2/10

總綱:鬆
規矩為讓習者達到武術的基本程度,
跨過基本程度,意行、神行、鬆柔、一觸即發 (瞬剛)將為要點
肢體是被發出去的,包括腿與腰,意念出,內力發,動作到位,

度、方位、彎直不著相

1.
初學者出拳強調單點發力,

發力點隨著學習依序由
(1)
肘:大臂近肘外側三頭肌
單點發力(天井穴)
(2)
肩:肩胛骨前縮、含胸驅動手背運動,下沉、
三角肌放鬆,二三頭肌亦然,用大小圓肌交界單點發力(天宗穴)
當肩膀體悟放鬆便可由脊發
(3)
脊椎:由肩胛骨末端連線與脊椎交會處開始,利用離脊椎一寸的兩側背肌帶動,
隨著練習由上而下,練到由命門發出始能進入下一階段
(4)
丹田:於下丹田(肚臍下三寸以內的範圍),驅動丹田周圍的腹肌如太極球般旋轉,並盡量放鬆
,而後慢慢以意念帶領丹田之氣也如球般旋轉,收縮,然後釋放

最後:渾身是手,渾身是發力點,渾身不是發力點
(
請慢慢琢磨)


即便如此,我們仍以起於腰發於腿出於手的意念訓練,使上下相隨,左右相合

2.
必須有假想敵

3.
守中線,出拳打中線

4.
拳勢要直(直拳,圈打等弧線拳例外),出拳要三平,拳平,拳與手外側、下側成直線

5.
伸展(手,肩,腰等),也就是動作做大

長拳強調伸展,因為伸展包括體用兩個內涵

體:訓練撐拔勁、鬆開關節、延伸筋絡、順氣、練氣、體會暗勁的使用

整體而言,因為有伸展而能改善身體素質

用:使攻擊範圍變長,符合長拳擊長擊遠的目的,於不能發拳的角度發拳,

達到出奇制勝的效果,近距離可以使用暗勁傷人

6.
含胯(縮胯),使腹股溝與腰呈現倒三角形,並摺疊腰胯,收尾椎

7.
提膝,膝不過足肩

8.
重心下沉,穩定重心

9.
含胸、含腹、拔背

10.
專注

11.
內外三合

精氣神:

以意念(神)為主導,鍛鍊意念為要,以神驅動精、氣

手眼身:

脊椎不分節運動,要整體齊動、手隨脊走,

勁自足到手樞紐為尾椎,由尾椎傳到脊椎身柱穴至手,手到足則反之

12.
鬆肩墜肘坐腕(也就是鬆
)


PS.
廖師兄:

1.閃展騰挪

閃是閃躲、輾是伸展、騰是跳躍、挪是移動以制住之意

2.急則急應,緩則緩隨,慢練是為練意、鬆

3.拳套是訓練身法、身體素質、手眼身法步、體力的

4.拳套練好不代表實戰強,但身體靈活了,閃輾縢挪方能有所發揮

5.
實戰準備
1
、用力的法門。
2
、招式化大為小、化長為短,勁道及用法練熟。學習變化,決定該使用的動作
使用動作的時機
(1)
經驗,臨敵經驗豐富者勝
(2)
眼力
(3)
聽勁測定力的流向大小在瞬間決定對應方法。
練習順序以 3 - 2 - 1 為佳。
以前的老師很少講招式的用法,因為說明,招式不靈活,不如留下空間,況練拳套時招式之用法非訓練重點。即使後來練招式應用時挑代表性招式練習,舉一反三。


6.練習意義

(1) 練形、意:

初學以模仿形、意為主,模仿老師的"外形""神韻",重點為鬆柔,拉筋,紮馬步,柔身等,強調架式。

(2) 練順:

招式拳套練順暢。先練慢順,再練快順,出拳收拳,扭腰收腰練到無阻礙感,"招式能順則對,不能順則錯"。以能練順練快為主。

(3) 練勁:

勁道的表現。出掌出腿要將力道表現出來,學習不施拙力,身體之手眼身法配合,勁道之傳遞乾淨利落。試著練習用""不用"",不過在練習用意之前還是把手眼身法步之配合練好。

(4)練用:

拳經云既得藝必試敵,招式要實做,透過兩人之對練才知招式、用力方法之正確與否,然後改正拳套練法。單練時想像有人在和你對打。練用時應符合拳理方能提高自己技藝,拳理為不亂打,不貪打不強打,不打空,不以力量取勝、速度取勝,要假設對練者也是高手時如何因應,寧循理而求精,莫逾理而爭勝。

(5)實戰:

目的為勝。重點是觀敵我之形勢,拳諺云,敵強我弱走偏門,敵弱我強走洪門,判斷敵方身高體形速度力道,決定技術戰略,如己力量大則以力取勝,如速度快則以速度取勝,雖不符練用時之拳理,但符合實戰之拳理,此須分清楚。

練習順序為1~4,然而,1~4諸項順序僅適用於入門認識訓練流程者的大略,

實際上,當(1)完成時(2)(3)(4)無法強制區分,

(2)(3)(4)各自又有不同的層級,亦會影響對前項的看法,學習者練到(2),自己的形、意也會因練習而改變,(3)會影響(1)(2)(4)會影響(1)(2)(3),舉例:
本來以不發勁的方式達成練順的目的,學習到發勁反而不順,形、意皆不如前時所練來的好,此時,練習的目標就是如何在發勁的狀態下練順,練形,練意,揣摩拳意為何,如何用意不用力

7.
總結套路練習:

套路練習分定架、活架、變架。

十路彈腿、連步拳、功力拳、八極拳、燕青腿為定架

少林拳、一二路埋伏、十字趟、四路奔打為活架

四路查拳、太祖長拳、各種兵器為變架

舉例:

設現在教一位新手,以練連步拳論開始的要求為不用力、手的位置正確,姿勢低、弓步大且正確、不聳肩要放鬆、扭腰側身、劈砸手直,眼睛看的方向等。熟練再要求力量、勁道、速度的展現,以放長、放遠、放大為準繩,是練習基本功、練習基本身體素質的,但要做的好"不容易"。定架達基礎標準,應往活架練習(實用),單招練時以如何使用做"思考"方向,將每招的用法思考清楚,走拳時不受原先約束,不再講求放大、長、側身,以模擬實用為主,"考量招式本身的拳理"。如此練拳又與開始不同,動靜變換之間有很大的可能。進入變架只有一個口訣,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講的是因敵變化示神奇,全是身體的感覺。所有招式拆開再組合招式之間可互相重新連結。

 

白師兄

(轉貼學弟整理)

結構平衡(弓步為例)

1.
中心平衡(X,Y,Z三軸論)

2.
結構沿伸(攻擊那手延伸極致,切記不可前傾)

3.
肌肉放鬆(頭部,肩部,腳部肌肉放鬆)

4.
拳頭三平,握實而密(非用力)

5.
胯骨與前腿呈現銳角(使背至後腳呈現平直狀態)

6.
後腿伸直(易忘,切記)

PS.動勢中,當取鬆為首;定勢中,則要在直中練鬆,

7.
腳抓地之點為前半個腳掌中心

8.
拳與鼻在同一水平直線

9.
手軸之關節部分不可「懶惰直」(懶惰直是未放鬆、攤放的不積極狀;應呈現微彎)

10.
軸眼朝下,不超過90

11.
前腳小腿部與地面成90

12.兩腳掌往外側成30or45度,但無論幾度都必須平行

13.抱拳手不得以身體為支撐

14.力量能由前手傳至後腳形成傳導通路,前腳負責支撐(防止前方力突中斷)

 

結語:

不管動作內涵要求為何,要掌握原則:

問身體,問書,問師兄弟,問網路這樣做到底對不對

然後驗證, 思考,不斷發問才能進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