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題庫一:重紐現象(《聲韻學》竺家寧P271

題庫一答:

  1. 韻圖上「支脂真諄祭仙宵清侵鹽」等十韻唇牙喉音三等韻放四等。
  2. 考察域外對音現代漢語方言的結果,這些字的不同,有些在聲母,有些在介音,有些在主要元音。
  3. 普遍認為重紐的區別不在主要元音,即在介音。
  1. 主張區別在主要元音的有:董同龢、周法高、張琨、納格爾
  2. 主張區別在介音的有:陸志韋、王靜如、李榮、蒲立本、有坂秀世、河野六郎、龍宇純
  1. 陳新雄老師認為重紐是因古代來源不同,從本部古本韻而來放四,從它部股本韻而來放三。

 

題庫二:切韻音的性質(《聲韻學》竺家寧P283

題庫二答:

  1. 一時一地之音(實際語音)
  1. 高本漢《漢文典》認為切韻音代表隋至唐初首都長安的口說語言。
  2. 陳寅恪「從史實論切韻」認為標準是讀書人所在地洛陽的舊音。
  1. 當時之雅言(讀書音):雅言就是讀書音,是知識分子的共同語。
  1. 陳寅恪
  2. 周祖謨
  3. 周法高
  1. 古今方國之音:因為能分的都分了,所以多國可用且古今通用。
  1. 羅常培
  2. 董同龢
  3. 黃淬伯
  4. 王力
  5. 陳新雄「切韻性質的再檢討」主張《切韻》兼包古今方國之音之八個理由:
  1. 假如是實際語音記載,就不需「論南北是非,古今通塞」等推敲研究、討論決定。
  2. 從分不從合,是以分韻特多,顯然可見不是一時一地之音。
  3. 《切韻》之作顏之推多所決定,其論韻標準是以帝王都邑金陵洛下的書音來榷量各地方俗韻書的是非。
  4. 「先仙刪山之類,屬文之士苦其苛細,唐初許敬宗等詳議,以其韻窄奏合而用之」時距《切韻》成書不到六十年,而文士已苦其苛細,不可能是共同標準的讀書音,許敬宗所奏,合而用之,依據的才是當時的雅音。
  5. 晚唐李涪批評《切韻》「如病瘖風而噤」、「吳音乖舛,不亦甚乎」,李涪距《切韻》不過兩百餘年,苟《切韻》代表當時洛陽語音,差距不致那麼大。
  6. 「端、知、照」三系聲母,或「精、莊、照」三系聲母,現代方言沒有能完全區別的,古代當然也不可能在單一的語音系統中區別。
  7. 要合理解釋《切韻》與近代各地方言存在著的對應規律,只有承認《切韻》兼包古今方國之音。《切韻》漢語各大方言皆可對應,非專為誰而編。
  8. 現代方言中聲母最多的是溫州、雙峰的28類,韻母最多的是廈門的86類,和《廣韻》相比,僅足一半而已。可見《廣韻》從分不從合,非一時一地之音,而是當代總合。

 

題庫三:擬測中古音值的方法(《聲韻學》竺家寧P290

題庫三答:

  1. 從反切的系聯得知聲母和韻母的類別。
  2. 從等韻圖了解清濁、開合、洪細的劃分。
  3. 由現代漢語方言擬構:現代方言是由古代漢語在不同階段分支出來的,方言中保存古音。
  4. 由外語的漢字借音和漢語中的外語對音擬構:「借音」是指中古漢語的詞彙和念法移借到了日本、朝鮮、越南,他們卻按照自己的語音系統改讀的音。

 

題庫四:入聲的變化(《聲韻學》竺家寧P365~367

題庫四答:

  1. 入聲是什麼(參《聲韻學》竺家寧P198~200
  1. 一種聲調(平上去入)
  2. 一種韻尾/類
  1. 陰:元音尾
  2. 陽:鼻音尾
  3. 入:塞音尾
  1. 入聲滄桑史
  1. 上古:入—陰(音同/近),如:詩經/楚辭
  2. 中古前:入—陽,如:廣韻/韻鏡
  3. 中古後:入—陰(入韻變化)/陽(以前都這樣配不敢隨意更動),如:四聲等子、切韻指掌圖、經史正音切韻指南(參《聲韻學》竺家寧P24
  4. 近代:入—陰
  5. 現代:入—陰
  1. 用韻現象
  1. 中古前(入—陽,三韻尾)
    • -m
    • -n
  2. 唐詩(入聲還在)
    • -p(雙脣)
    • -t(舌尖)
    • -k(舌根)
  3. 宋詞
    • -t-k-p-t-k
  4. 元曲(入聲不在了)
    • -t-k—陰
  5. -p-t-k(唐)→弱化喉塞音(宋)→Ø(元)

 

題庫五:宋元五大韻圖(《聲韻學》竺家寧P359

題庫五答:

 

韻鏡

七音略

四聲等子

切韻指掌圖

經史正音切韻指南

()

張麟之

鄭樵

未明

司馬光

劉鑑

時代

中古前期(切韻)

中古前期期(切韻)

中古後期

中古後期

中古後期

圖數

43

43

16(20)

20

16(24)

聲母

23

23

23

36

23

聲母排列

脣舌牙齒喉

脣舌牙齒喉

牙舌脣齒喉(始見終日)

牙舌脣齒喉(始見終日)

牙舌脣齒喉(始見終日)

輕脣附於重脣

輕脣附於重脣

輕脣附於重脣

輕脣重脣並列

輕脣附於重脣

舌上附於舌頭

舌上附於舌頭

舌上附於舌頭

舌上舌頭並列

舌上附於舌頭

正齒附於齒頭

正齒附於齒頭

正齒附於齒頭

正齒齒頭並列

正齒附於齒頭

影曉匣喻()

影曉匣喻()

曉匣影喻()

影曉匣喻()

曉匣影喻()

四聲/四等

四聲統四等

四聲統四等

四等統四聲

四聲統四等

四等統四聲

入聲

承陽聲

承陽聲

兼承陰陽

兼承陰陽

兼承陰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樵 的頭像
    阿樵

    聞思筆記

    阿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