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一大早起床就感受到自己的精神狀況不是很好,覺得睡眠品質不太好所以一起來就充滿疲憊,所以直接泡了一杯咖啡,最近幾乎每天都會喝一杯,只是一般是在中午喝,算是穩定的習慣了,除了本身喜歡喝,另外據說是會對心臟更好。


2.專家詞上了蘇軾的〈行香子〉、〈江城子〉、〈南歌子〉、〈南鄉子〉,最喜歡的句子分別是「君臣一夢,今古空名。但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欲待曲中尋問取,人不見,數峰青。」、「寓身此世一塵沙。笑看潮來潮去了生涯」、「花謝酒闌春到也。離離。一點微酸已著枝」。老師推薦了鳳梨好田窩的環境清雅,找時間也想過去走走。
聲韻學今天的進度飆得很快,或許是因為我上學期全空的關係所以才覺得快(?),多半是有聽沒有懂的,只能掌握新教不需要先備知識的部分-重紐現象(韻圖上"支脂真諄祭仙宵清侵鹽"十字為三等,卻有的放三等、有的放四等)的派系:
(1)竺家寧(台大、東海、濟南):不同音
a.立論假設:古人不懂聲韻學
b.在方言和域外對音中,可能是聲母或介音或主要元音不同(無確解,例如:一字可能在韓語中是聲母不同,在台語卻是主要元音不同)
(2)陳新雄(嘉大):來源不同(例如:在大三聲韻學課中都是老師的學生,外系和大四重修的放三等,大三本班同學放四等)
a.古非X韻而今是X韻放三等
b.古為X韻而今是X韻放四等
台文史看了一篇多一點的小說,一篇是鷗寫的〈可怕的沉默〉,一篇是無知寫的〈神秘的自制島〉。〈可怕的沉默〉寫季生和老蔡的對話,是沉悶的思想探討,但應該會比牟宗三淺白得多XD,文中讓我感興趣的是「全體的問題,僅僅一部分對一部份的解決,是決不得有什麼效果的」、「不相干犯,這是在靜的世界,死的世界,...在動的世界,...有了生活,有了進化,必有新陳代謝的作用,必有生滅競爭的現象,這是自然法則是未能免的,然若競爭過烈,又恐有阻礙進化的程序,所以不得有個絕對的平等,也不得有絕對的差別,要在乎其調和之得所,...所謂『節其兩端,用其中』」、「以超越現實的態度,批判現實界的問題」。額外的思考是:
(1)意氣之言可能只掀起無意義的情緒
(2)嚴肅地鑽可能越來越狹隘(形成強而有力的糾結),應放鬆看待才更有彈性。
(3)保留一個姿態:不懂就不要妄下判斷。


3.教書第二個禮拜。
(1)教材:考卷(期中考範圍2-1~3-1)、學校講義、圖書館借的教師手冊
(2)聖凱:數學50分,基礎算術好,但比較皮,坐不住,喜歡糖果。
(3)先元:數學16分,基礎不佳,但學習力高,有領導特質,不喜歡糖果。
(4)宜慧:數學64分,基礎好,有定性,具自我檢討能力但不太愛說話。
(5)心得檢討:
a.宜慧30分鐘內算完選擇題,弱項為直角坐標,問了學校講義的問題,於是我便3人一起教。今天先元進步不少,上次學到的概念有掌握到。
b.星期六的進度班老師施力(施安國)在教學上似乎有不耐煩的傾向,這令學生反感,也恐降低學習動機。
c.這次聖凱非常不乖,不認真聽課,還影響先元令其反感,覺得聖凱需要的是學習為自己負責,於是說有關於未來的激勵,但似乎沒什麼效果。因為還是會跑來跑去,所以用比較沉重的方式說:「如果你來這裡不是為了學好數學,那麼你可以把你媽的電話給我,我現在就幫你爭取機會立刻離開,這樣就不會再讓你影響先元,也不會再浪費你可以去做其他事情的時間」我這麼說時他會看宜慧,覺得聖凱似乎會在意宜慧對自己的看法,看來可以利用他爭取贊同的心態來做群體約束,也就是拉住宜慧和先元,讓聖凱自覺自己吵鬧是很奇怪的事情。後來情況有改善。
d.自己沒有吃飯時間,所以學生會要我先吃飯再教,方式是讓學生動手算,然後自己在旁邊吃,但因為問題很多,還是沒吃到幾口飯。雖然學生體恤,一直要我吃飯不要餓到,但我覺得在學生面前吃飯很不好,吃時會有自責感,這個情況很難改善,我只能從選擇吃什麼做起,就是改吃味道不像滷味這麼重的食物,希望降低食物對學生的負面影響。
e.剛教完的部分在教學時如果遇到就讓他們動手算,效果不錯,上次利用跟著我重複念的方式讓他們記住”y=ax+b”、”X軸上Y=0,Y軸上X=0”,他們這次有成功記憶了。另外跟他們說一個上課要點,就是我在算的時候他們的腦袋也要跟著算,就像是腦海浮現一張白紙,跟著計算,這樣才會學習到。
f.跟學生約定來這裡就好好學數學,不要有休息時間,隨時要上廁所都可以去,解題時也會趁抄白板時說要上廁所裝水喝水的快去,只是我還是會自己視情況看是否給他們休息。
g.用預先準備的糖果做秩序的激勵,只要在結束時我認為今天表現很好,就可以自己挑一顆糖果走,今天拿到的是宜慧和先元。
h.講努力好處:最好的投資就是對自己知識的投資,而且報酬是複利計算,並引用網路文章,一般人1*1*1…=1,偷懶1*0.9*0.9…趨近於0,努力1*1.1*1.1…趨近無限大。
i.經老手建議XD,講考試的重點:
(a)先挑會的寫,掌握可以取得的最高分數
(b)抓關鍵字掌握題目訊息
j.講思考要從why>how>what,舉了行銷的例子去闡明知道”為什麼”很重要,所以我分享了我來這裡教他們的目標就是把他們教好,我看到的是他們的無限潛力(畢馬龍效應),還有藉由一再問他們為什麼來這裡以確立他們在這個班是要學好數學的。

arrow
arrow

    阿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