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波坦金戰艦為艾森斯坦(Sergei Mikhailovich Eisenstein)在1925年的作品,也是蘇聯蒙太奇的經典作品之一。全劇大致分為5個段落,內容訴說著波坦金戰艦上的水手們因為不滿上級的以腐蝕的肉品來欺壓他們,由水手們在洗碗擦盤子的演出中可以看出水手們對於上級對他們的不公平對待,因而以摔盤子來顯現他們內心的不滿。在艦長知道水手們有反動之心後,決定槍決那些不肯吃腐肉的水手們,而當負責槍決的士兵拒絕開槍的時候,水手們便拿起武器開始叛變,最後最先一位起義的水手被軍官打入海裡因此犧牲。當岸上的居民看到因叛亂犧牲的水手的屍體,因同情而轉為革命的力量紛紛開始聲援波坦金戰艦上的士兵,並提供補給品給艦上的水手們。接著群眾在長長的石階上為戰艦上的水手們致意,但政府卻派軍隊來鎮壓,人民在長階上四處逃竄、士兵無情的射殺群眾。此為全劇中的高潮。最後政府更派出軍艦來攻打波坦金戰艦,但是軍艦上的士兵們卻拒絕開炮,而波坦金戰艦就此隱沒在大海之中。
艾森斯坦生於一八九八年一月二十二日,波坦金戰艦是他的第二部片子也是他的成名作。艾森斯坦所提倡的理論中,知識蒙太奇(Intellectual Montage)最為重要,所謂知識蒙太奇指的是透過衝突製造效果,把沒有明確因果關聯的鏡頭並列,引導觀眾產生新的觀念。並在波坦金戰艦一片上大量運用蒙太奇的剪接手法,使得這部片子有別於一般好萊塢電影的運鏡方式。並在此片中採用數個鏡頭、不同的角度來闡述一段動作以加深觀眾的印象。

  蒙太奇的剪接手法分為:1.重疊剪接2.省略剪接3.快速律動剪接4.交互剪接5.非劇情相關鏡頭插入6.知識蒙太奇       
在波坦金戰艦裡,水手在洗碗的過程中甩盤子的那一幕中,運用了重疊剪接(一個動作之下,使用重複的鏡頭或部分重複前面的鏡頭來表示。使這個動作變的比原來還要長,來強調此動作。)的手法。在他看到盤子上的文字後,因怒氣導致他拿起盤子用力的朝地面甩下,導演在水手舉起手將盤子高舉到盤子在地面上摔的粉碎之間,雖然只有短短幾秒的動作,但是導演卻運用了各種角度及鏡頭來解釋,以強調水手的憤怒之意。而這一幕也以快速、律動的手法讓甩盤子的這十幾個鏡頭更有速度感及律動感,這種手法稱之為快速律動的剪接手法(以快速有韻律的方式去剪接一段片子)。
在水手們叛變的那一段,水手在爬階梯的時候,運用了省略剪接(與重疊剪接相反,運用此剪接手法使剪接出來的片段會比實際上的一般剪接來的短。人物在影片中看起來一瞬間就做完此動作。)水手從梯子的底端開始爬起,按照一般的運鏡照理說水手必須一步一步的爬向梯子的頂端,但是運用了省略剪接以後水手瞬間從梯子的底端爬上頂端。
在政府的軍隊在長階上射殺群眾的那一幕中,一位婦人被射殺倒下後不經意的把身旁的嬰兒車推下,嬰兒車一路跌跌撞撞的往下滑落在長階的底端,最後被軍官殺死,運用到了知識蒙太奇。讓感覺上不相關的嬰兒車去帶動軍隊再射殺群眾以及群眾四處流竄的緊張氣氛。
  波坦金戰艦裡,除上述的剪接手法以外,導演常常運用了不少運鏡的效果來表達他的想法。一開始由一名軍官在水手們寢室裡走著,並不時的用手去撥打正在熟睡的水手,製造出一些事端。真正的導火線卻是從一個掛在船艙外的腐爛肉品開始。水手們在抱怨腐敗的肉品怎麼能夠食用,而其中有一位水手帶頭出面抱怨(似乎埋下日後這位水手會帶頭起叛變的意味),接著一位像是軍醫的軍官拿起眼鏡,專注的看這眼前的腐肉,既使他看到腐肉上面滿滿的長蛆他也硬是說著這是能吃的腐肉,此為讓水手們反應激動憤怒不已的關鍵點。之後水手們開始拒吃腐肉所煮出來的食品,轉向販賣部並排隊買販賣部所販賣的罐頭食品。鏡頭轉向水手們在洗碗盤,其中一位水手並把手中的盤子甩向地面,表現出他的憤怒。
當軍官發現水手們都沒有把食物吃掉之後,像上呈報艦長,艦長因此下令召集全體官兵在甲板上集合,並聚集那些不吃腐肉的水手(艦長認定此一行為為叛亂意圖),並用很大塊白布將他們從頭蓋上準備槍決。我認為這裡用白布去蓋住那些不吃腐肉的水手們是想讓他們,因為白布的遮蓋而看不到外面的情況,讓他們在死前產生恐懼之心。接著當初第一個上前跟軍官辯駁腐壞肉品水手,開始出聲制止槍決者,讓槍決的士兵拒絕開槍射殺水手們。此後水手們開始拿起武器房裡的武器準備叛亂,他們拿起武器追打著那些高階軍官,紛紛將他們打入海裡。而那個帶頭的水手,卻被另名軍官追打著,在士兵槍決到水手群起叛亂期間,畫面出現了一名身穿奇裝異服的人,似乎像是位神明。看起來似乎在為這場叛亂而祈禱著。最後軍官們都被水手打殺死或打入海中,但是那位先起義的水手卻也被軍官殺死墜入海中。其他人趕忙把他從錯綜懸吊在船邊的繩子上的他給救起,他因此成為眾人對於此次叛變的犧牲者,波坦金戰艦上的水手們把他的遺體停放在附近港口的土地上供人瞻仰。此時導演運用了不少角度的鏡頭去拍攝瞻仰著再瞻仰遺體的畫面。憤怒的群眾開始聲援著波坦金戰艦的並以成群的帆船向著戰艦開去的壯觀場面,來顯現出港口居民對於波坦金起義的支持,並提供大量的補給品給船上的水手們。這時船上升起紅色的旗子(全面中唯一有顏色的部分),我想這代表共產主義中的紅旗有著著革命的意味。
港口的居民們齊聚在長長的石階上,有婦人、殘障者、老人、媽媽帶著小男孩……等。一同向波坦金戰艦的水手們致意,此時導演安排了一個伏筆同時也是本劇中高潮的開始。就在此時人們似乎聽到了什麼開始四處逃竄,接著軍隊開始出現在階梯的頂端拿起他們的長槍對下面的群眾開槍,你將會發現那些之前鏡頭出現為水手們致意的群眾會一一的出現在導演的鏡頭前,包括殘障者、帶小孩的媽媽等等。而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就是當那位媽媽帶著小孩逃命時,軍隊開槍打中小孩,小孩因此脫離媽媽的手而倒下。當媽媽發現小孩不在身邊時回頭一看才發現孩子倒臥在樓梯間正被逃竄的群眾踩著。媽媽邊傷心邊衝去抱住孩子,對著軍隊怒喊著但是軍隊卻毫不留情的開槍射殺抱著孩子的媽媽,此時特寫到媽媽的臉,有讓觀眾深深感到震驚感覺。接著一位婦人被亂槍打中,鏡頭拉到他的肚子,皮帶附近滲出血接著鏡頭轉到婦人的臉,婦人應聲倒地並處碰到身旁的嬰兒。嬰兒車緩緩的向下滑落,此時導演開使用各種角度去拍攝嬰兒車落下的動作,接者再把鏡頭轉向躲在旁邊的群眾,群眾看到嬰兒車搖搖欲墜的往下滑,顯露出十分擔心的神情。最後嬰兒車在階梯的尾端被一名軍官給殺死。波坦金戰艦上的水手們,開砲轟向政府機構。
終章,政府派軍艦來攻打波坦金戰艦,在兩方對峙的情況下,畫面呈現一種膠著、緊張的狀態。最後政府軍艦上的士兵們並沒有朝著波坦金戰艦開炮,因此波坦金戰艦緩緩駛向大海。
心得感想:初次看波坦金戰艦時,覺得導演運鏡方式很特別,尤其在水手摔盤子的那一段,眼睛叮著水手的動作感覺很有魄力。雖然這部只是部默片沒有對白也沒有聲音,只有幾句旁白字幕以及配樂,但是導演能用這些技術拍出這樣一步鉅作實在是不容易,並且運用多項剪接技巧去拍攝此片。在一些經典畫面中,導演的刻意安排的鏡頭以及事情發生前伏筆都拿捏的恰到好處,雖然片子很長有時候會令人看不太下去(畢竟我們出生在好萊塢充斥大量聲光效果極佳電影環境裡),但是仔細去觀察去研究再加上老師上課所講的內容,互相對照之下會發現,看這些默片是非常有意思的,因為我們能理解裡面所發生的劇情內容。既使是這些默片年代非常的久遠,沒有對白以及大量的配樂,我們也能從裡面的運鏡、剪接手法來探索其中得奧妙。而各時代背景下的影片有各式各樣運鏡以及剪接手法,都值得我們去研究。波坦金戰艦距今已有80年的歷史了,但是現在看起來仍然有他的魅力所在,好片子歷久不衰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消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