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蔡忠道中國思想史筆記#1

 

*評量方式

1.平時成績:40%(到課、隨堂抽問、分組作業)

2.期中考試:30%

3.期末考試:30%

 

*選書

1.勞思光《中國哲學史》三民

2.張麗珠《中國哲學史三十講》里仁

 

*必要投資:一晚500的旅館→一本書(值得)

免費可有可無,價格高反而珍惜

 

*以回答(基源問題)得好不好來評價哲學家

1.切題

2.全面

3.前瞻

4.系統

 

*加拿大見聞:重視人權,對人的尊重與對弱勢的特別照顧,包容與教養落實在生活細節(德國地鐵查票未過罰100倍)

1.一般車須跟著校車減速或停車,因為校車是載小孩子的,若超車會被校車拍照,罰款6000加幣(台幣:加幣=10:24)

2.禮讓老太太上車且無人不耐

3.路權概念清楚:主幹道時速80不減速,次要車道遇主幹道必須停車再開→歸國不敢、也不會開車了哈哈

EX:遇次要道路大型車不自覺停下,大型車卻也停了,表示你是主幹道為什麼不快點過去

4.針對危害公共安全者強烈譴責

5.救護車鳴笛全體靠邊停車

6.半夜年輕女子呼喚華裔醉倒在路邊的年輕男子醒來,問是否有需要幫助,確認沒事才離開→社會信任

 

*中國圖書史多災多難

1.紙本保存不易

EX:教授退休書都不知道要放哪裡

2.政治轉移

3.傳抄失落

 

*秦:軍事統一→文化統一(文化緊縮)→焚書,留一套在咸陽,被項羽燒光

東方文化上述先秦2000餘年底蘊深厚→居世界重要地位

文字流傳千年得之不易,要恭敬地拜讀

《求經詩》義淨(生命換來的智慧,別把經典看得太容易)

 

漢代思想導論

一、外緣環境的考察--文化重建

(一)文化毀滅

1.焚書坑儒

2.火燒咸陽

(二)文化重建

*經典重建還原文化(沒有經典就沒有文化)

1.經典還原(訓詁)是最重要的工作

2.今、古文之爭

(今文經:碩學鴻儒背誦以今文記載)

二、學術思想的轉向

(一)基源問題--如何建立一個長治久安的大帝國(包括有效統治與鞏固政權)

*對秦朝國祚短的反省

(二)特色--融合與治世

1.思想混融

蔡仁厚:「合」的時代

(1)思想發展的必然性:建立體系、發展辯難、交流融合

*儒家:孔子建立體系、孟子發展辯難、荀子交流融合

戰國晚期交流融合:思想發展不全然受政治影響,故漢代延續,且單一思想難扛起全部統治責任,透過交流融合,用以解決複合性政治問題

(2)以儒、道為主,融合各家

(主軸吸收)

司馬談〈六家要旨〉: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融合),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治國),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司馬談為司馬遷之父,道家人物

班固《漢書●藝文志●諸子略(目錄)》:易曰:「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今異家者各推所長,窮知究慮,以明其指,雖有蔽短,合其要歸,亦六經之支與流裔。使其人遭明王聖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肱之材已。仲尼有言:「禮失而求諸野。」方今去聖久遠,道術缺廢,無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猶愈於野乎?若能修六藝之術,而觀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長(融合),則可以通萬方之略(治國)矣。

2.由道而術--由人生根本的思考轉而統治之術的探索

道:人生根本大道

術:治國方法(現實客觀的政治問題)

易大傳:「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塗。」夫陰陽、儒、墨、名、法、道德,此務(目的)治(治國)者也(目的相同)直(只)所從言之異路,有省(完善)不省耳。(〈太史公自序〉)

(1)先秦儒家成為統治者的「儒術」

於是上察其行慎厚(謹慎篤實,事情交給他安心)辯論有餘(口才好)習(熟悉)文法吏事(清楚縱向分工、橫向聯繫。例如:政務委員),緣飾以儒術,上(皇上,漢武帝)說之。(《漢書●公孫弘(官至宰相但司馬遷不喜歡他,是人才,但品德不高)傳》)

緣飾以儒術:導致儒家精神流失。儒皇帝的化妝師(儘管動機不良看起來還是沒有問題),內多欲而外飾以仁義,白話:明明是土豪卻裝著像是慈善家

a.儒學經學化

b.儒學加入陰陽讖緯

c.儒學法家化

(2)先秦道家成為君主「南面之術(治國方術→操作權謀,對生命自由的探索的失落)

班固《漢書●藝文志●諸子略》: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看透興亡成敗的豁達),然後知秉要執本(有根本把握),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君主)南面之術也。合於堯之克(能夠)攘(ㄖㄤˇ),易之嗛嗛(ㄑ一ㄢˇ),一謙而四益(四方受益),此其所長也。及放(沒把持)者為之,則欲絕去禮學,兼棄仁義,曰獨任清虛可以為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樵 的頭像
    阿樵

    聞思筆記

    阿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