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一:從竹書紀年中挑五部書,選一本覺得重要、哪重要的解釋。
題庫一答:
1. 公孫段二篇,公孫段與邵陟論易。公孫段死於前535年
2. 國語三篇,言楚晉事
3. 名三篇,似禮記,又似爾雅、論語
4. 繳書二篇,論弋射法
5. 穆天子傳五篇,言周穆王遊行四海,見帝臺、西王母。又名《周王遊行》,作者不詳,約成書於戰國時期,記周穆王巡遊事。西晉時出土,經當時人整理分為五卷,今本將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一卷併入,共六卷。《穆天子傳》是《汲塚書》中唯一流傳至今的一種。據歷史學家楊寬考證,穆天子傳源自於西方河宗氏少數民族傳說,後被魏國史官整理成書,其內容歷史和神話混雜。但隨著對西周青銅器金文的研究,證明書中許多內容有歷史依據,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A. 價值:《穆天子傳》所提供的材料,有助於瞭解古代各族分佈、遷徙的歷史和他們之間的友好交往,及先秦時期中西交通徑路以及文化交流的情況。它說明遠在漢武帝劉徹派張騫通西域以前,中國內地和中亞之間就已有冊封朝貢的體系。
B. 爭議:關於《穆天子傳》的真偽問題,姚際恒以為《穆天子傳》為偽書,法國學者沙畹甚至以為穆天子並非周穆王,而是指秦穆公。幾經爭辯,其真偽仍是個不解之謎
題庫二:給出一篇文章,挑出脫文,衍文,錯簡等等(word講義的內容)
題庫二答:
1. 脫文 (校勘學術語,簡稱「脫」,也叫「脫字」、「奪文」。用來指明古籍中脫落了文字的現象。)
(1)‧《資治通鑑‧漢紀十七‧中宗孝宣皇帝上之下‧元康元年》:帝惡之,下廣漢廷尉獄,吏民守闕號泣者數萬人,「臣生無益縣官,願代趙京兆死,使牧養小民!」廣漢竟坐要斬。
A. 胡三省《注》:《漢書‧本傳》「臣生」之上有「或言」二字。
B. 《漢書‧趙廣漢傳》:宣帝惡之,下廣漢廷尉獄。又坐賊殺不辜,鞠獄故不以實,擅斥除騎士乏軍興數罪,天子可其奏。吏民守闕號泣者數萬人,或言:「臣生無益縣官,願代趙京兆死,使得牧養小民。」廣漢竟坐要斬。
(2)‧《周易‧蒙卦‧卦辭》: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A. 陸德明《經典釋文》:「童蒙求我」,一本作「來求我」。
B. 蔡邕〈處士圈叔則碑〉:童蒙來求,彪之用文。
C. 阮元《周易正義挍勘記》:石經,岳本,閩、毛本同。《考文》引古本「蒙」下有「來」字。
2. 衍文 (因繕寫、刻版、排版等錯誤而多出來的字或句子。多出來的字或詞認為這些字在這裡使得意思不通,應該是在刊行的過程中有失誤或是有人故意加上去的。)
(1)‧《尚書‧周書‧無逸》:周公曰:「嗚呼!君子所其無逸;先知稼穡之艱難,乃逸,則知小人之依;相小人,厥父母勤勞稼穡,厥子乃不知稼穡之艱難,乃逸乃諺。」
A. 王念孫《經義述聞》:「先知稼穡之艱難,乃逸,則知小人之依」,此句義不可通。「先知稼穡之艱難,則知小人之依」,文義上下相承,中間不得有「乃逸」二字。且周公戒王以無逸,何得又言「乃逸」乎?「乃逸」二字,蓋涉下文「厥子乃不知稼穡之艱難,乃逸乃諺」而衍。
(2)‧《老子‧二十二章》:從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
A. 俞樾《古書疑義舉例》:下「道者」二字,衍文也。本作「從事於道者,同於道」,……《淮南子‧道應篇》引《老子》曰:「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可證古本不迭「道者」二字。
3. 錯簡 (古書以竹簡按次串聯編成,竹簡前後次序錯亂謂「錯簡」。後用以指古書中文字次序錯亂。)
(1)‧《今本竹書紀年‧武王》:
A. 十三年,巢伯來賓。荐殷于太廟,遂大封諸侯。秋,大有年。
B. 十四年,王有疾,周文公禱于壇墠,作《金縢》。
C. 十五年,肅慎氏來賓;出狩方岳;誥於沫邑;冬,遷九鼎於洛。
D. 十六年,箕子來朝;秋,王師滅蒲姑。
E. 十七年,命王世子誦於東宮;冬十有二月,王陟,年五十四。
※汲冢文獻整理者荀勗云「一簡四十字」。
(2)‧《論語‧述而》: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
A.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疑此章有錯簡,「人潔」至「往也」十四字,當在「與其進也」之前。
4. 訛字 (指傳抄書寫過程中字形發生訛變的字。)
(1)‧《左傳‧熹公二十四年》:國君而讎匹夫,懼者其眾矣。陸德明《經典釋文》:甚,本或作其。
(2)‧《左傳‧隱公六年‧經》:六年,春。鄭人來渝年。
A. 杜預《集解》:「和而不盟曰平。」
5. 通假 (指漢字中的互相通用及假借的用法;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來代替本字。)
(1)‧《孟子‧離婁下》:蚤起,施從良人之所之。
※「蚤」通「早」。――古音幽部。
(2)‧《詩經‧小雅‧大東》:西人之子,粲粲衣服;舟人之子,熊羆是裘。
※「舟」通「周」字。――古音幽部。
(3)‧《尚書‧商書‧湯誓》: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
※「時」通「是」,「曷」通「何」。
(4)‧《左傳‧宣公十八年,襄公二十三年,昭公五、十二、三十二年》:殺適立庶。
※「適」通「嫡」。
(5)‧《列仙傳‧蕭史》:蕭史者,秦穆公時人也。
※「穆」通「繆」,《藝文類聚》卷78、90,《文選‧鮑照‧樂府升天行‧注、江淹‧雜體詩‧注》,《事文類聚‧前集》卷34,《合璧事類‧前集》卷50,《草堂詩箋》卷34皆引作「繆」。――古音幽部。
6. 避諱 (帝制時代對於君主和尊長的名字,必須避免直接說出或寫出。)
(1)‧《尚書‧虞書‧堯典》:厤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
※阮元《尚書注疏挍勘記》:古本「人」作「民」,《注》同。按:唐以前引此句未有不作「民」者,《疏》云:「敬授下人以天時之早晚。」「下人」猶「下民」也。知孔《疏》所据之本猶作「民」字,後人因《疏》作「人」,并《經》、《傳》改之。自開成石經以後沿譌至今,〈舜典〉「食哉惟時」,《傳》曰:「惟當敬授民時。」此未經改竄者。
A. 《尚書大傳》:《經》曰:「厤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
B. 《大戴禮記‧五帝德》:羲和掌曆,敬授民時。
C. 《汲塚周書‧周月解》:至於敬授民時,巡狩祭享。
D. 《說苑‧辨物》:《書》曰:「敬授民時。」
E. 《潛夫論‧班祿篇》:欽若昊天,敬授民時。
F. 《潛夫論‧愛日篇》:是以堯敕羲和欽若昊天,敬授民時。
G. 《中論‧曆數篇》:《書》曰:「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
(2)‧《四庫全書總目‧毛詩正義四十卷》:漢毛亨傳、鄭元箋、唐孔穎達疏。……鄭元《詩譜》曰:「魯人大毛公為訓詁,傳於其家。……」
題庫三:舉例具體義和概括義,概括義是普遍認為的,如牛;具體義是牛市,特定的意含。
題庫三答:
1. 概括義與具體義:對於語言學者來說,詞的「意義」與「用法」是有區別的,前者是一般的、普遍的,而後者則是個別的、特殊的。「概括義」指的是詞在語言詞匯總庫中的意義,「具體義」指的是詞在特定語言環境中的意義。
(1)‧《禮記‧樂記》:樂行而民鄉方,可以觀德矣。
A. 鄭玄《注》:方猶道也。
B. 孔穎達《正義》:方猶道也,而民歸鄉仁義之道也。
(2)‧《毛詩‧鄘風‧柏舟》:母也天只,不諒人只。
A. 《毛傳》:諒,信也。母也天也,尚不信我。天謂父也。
(3)‧《毛詩‧邶風‧燕燕》:仲氏任只,其心塞淵。
A. 《毛傳》:任,大;塞,瘞;淵,深也。
B. 《鄭箋》:任者,以恩相親信也。《周禮》六行:孝、友、睦、姻、任、恤。
(4)‧《毛詩‧唐風‧有杕之杜‧小序》:〈有杕之杜〉,刺晉武也。武公寡特,兼其宗族而不求賢以自輔焉。
A. 孔穎達《正義》:言寡特者,言武公專任己身,不與賢人圖事,孤寡特立也。
B. 《毛詩‧鄘風‧柏舟》:髧彼兩髦,實維我特。
C. 《毛傳》:特,匹也。
D. 《儀禮‧士冠禮》:若殺則特豚。
E. 鄭玄《注》:特豚,一豚也。
F. 賈公彦《疏》:云特豚一豚也者,此特若「郊特牲」之「特」,皆以特為一也。
2. 具體義(使用義),廣義的語境已流失,在特定情況找出「事之宜」;概括義(儲備義),可發揮聯想及思辨。
- 爐,出爐
- 水,縮水
- 牛,牛市
- 袋,腦袋
- 海,雲海
- 鼓,鼓動
- 心,心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