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片名:喋血孤城
導演:沈東
       常德,是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同時也是川貴的門戶,素有西楚唇齒、黔川咽喉之稱。1943年,中國本土已然淪喪泰半,在武漢失守後,常德便成了重慶大後方的重要屏障,而日軍則是基於遏止戰略上的頹勢、殲滅國軍力量的考量,決定進犯常德。於是,在六十多年前,常德便成了中日必爭的殺陣,有數以萬計的生靈為同個城市,同個國家、同個民族,永遠離開塵世。此次會戰,便是被稱為東方史達林格勒保衛戰的常德會戰,而《喋血孤城》帶領我們再次回到那個悲壯的時空節點。
        1943年10月,日軍分由沙市、岳陽渡江和湘江合圍常德,國軍74軍57師代號「虎賁」奉命守城,手握「與城共存亡」的密令,師長余程萬(呂良偉 飾)心知這是一場無路可退的戰鬥。同年11月,余程萬在易功難守、無險可憑的情況下,以八千之師,對付裝備精良的四萬之寇。百姓全部撤離的常德無異於一座「孤城」,槍聲未響,眾將士無疑已是「死士」。
        其中,連長馮葆華(袁文康 飾)堅守前沿,戰事的吃緊讓他與愛人婉清(安以軒 飾)新婚之夜後便硬生生地分離,念郎情切的婉清放棄與家人逃亡的機會,成了一名戰地護士,以便得知丈夫死生。而智勇雙全的馮葆華是戰士中的靈魂人物,不到16歲的民兵二虎(謝孟偉 飾)視他為榜樣,捨死忘生……「營長死了連長上,連長死了排長上,排長死了班長上!」二虎在死人堆裡重複吶喊著馮葆華的話,讓觀眾的淚水在眼眶裡打轉,最後再冷不防一句「好,既然這樣你們全部聽我指揮!」引人悽悽然地破地為笑。
        我想,日軍萬萬沒想到這座攻而不破的死城中,殊死抵抗的竟只有不過百餘名士兵。堅守?殺生成仁的律令不近人情;撤退?必將背負苟且偷生的罵名。兩難的抉擇下,在孤軍奮戰十六晝夜後,余城萬手書絕筆,披掛整齊,率眾突圍,幾乎全軍陣亡……這樣的英勇事蹟,在軍人「只能戰死、不許逃亡」的時代下,余程萬似乎有所失格,所以在戰後究責被處以死刑,在多方說情下才得以改處兩年徒刑。但在劇中,導演藉官兵的英勇阻敵,道出57師已然貫徹命令的心聲,為當年的突圍下了一個現代的解套與翻案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片中對日本人的刻畫十分入骨,日軍作為對手,在戰場上擁有令人敬畏的武士道精神,有戰術、有素養,而不僅僅是嗜血的屠夫,雖然也為了目的而不擇手段,但更重要的是沒有什麼弱智,也不是什麼好人,這就是我們貨真價實的「敵人」、讓整個中國為之相抗了八年的日本日軍。面對中華民族前仆後繼的千萬英靈,「尊重我們對手的強大,也是尊敬我們自己的犧牲」。
        常德會戰,是八年抗戰中,國軍遭遇最慘烈的一役,守城8000將士僅生還80人,師長余程萬也險些因此被送上斷頭臺。瑕瑜之間光榮生輝,《喋血孤城》重現了歷史、銘記「虎賁」的功勳:每一個犧牲在人們心中都有一座紀念碑。就電影的觸動而言,僅僅是那些昏暗燈光下被煙燻黑的臉龐和決絕的神情,就足以把我們的思緒帶回六十多年前的常德、八千虎賁的抗日絕唱;而戰略的功效來說,孤城常德儘管幾乎全數戰死,但同時也有效牽制日軍,為來國軍對日軍的反包圍創造了條件,直接促成了我方在常德會戰中取得了最終勝利,使中國遠征軍在緬甸得以投入戰鬥,打破日軍戰略方面的優勢。這就是真實的抗日戰爭,數百萬國軍將士以血肉之驅扛起的歷史,他們曾經差點被遺忘,但這個時代還有人記得他們,除了常德,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我們去記憶:綿延大半個中國的抗戰是我們這個民族在上個世紀留下的不可磨滅的印記
arrow
arrow

    阿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