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聞內容:

    很多人在面臨要不要讓親人拔管,都難以下決 定,尤其家族人數多,意見常不一樣,原本法律規定,拔管需要4代親屬簽同意書,現在立法院初審通過,修正為最近親屬1人同意就可以,第一線在緩和醫療病房 的醫生,表示樂觀其成,不過最近親屬不見得是每天在病榻前照顧的家人,醫生提醒,還是經由家族共識來決定拔管與否比較好。

電影「桃姐」:「還有沒有親人想見最後一面?沒有了,那我們就開始減少藥量了。」

在電影「桃姐」中,劉德華面對照顧他多年的管家,因為重病器官衰竭,同意醫生減藥,讓管家平靜地走,很多人在面對親人陷入昏迷或是癌末,在最後關頭要不要拔管、要不要急救,一個家庭會有不同聲音。

最近立法院對「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修法,沒有簽署意願書的插管病患,原本拔管需要4代親屬簽同意書,修正為最近親屬1人同意就可以,而最近親屬法律上第一優先是配偶,再來是子女、父母等。

台大緩和醫療病房主任姚建安:「每次遺憾就是這樣子,大家(家屬)都已經決定了,突然有一個家人在國外趕回來,他意見就跟人家不一樣,因為他沒有看到一路上照顧的過程真的很辛苦,之前的化療、電療、手術,病人已經盡了最大力量。」

安寧緩和病房的醫生樂觀其成,因為曾碰過20、30人的家族意見相左,不見得能給病人最好的處置,而未來民眾簽署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時,也要另外選擇是否接受插管、心肺復甦術等維生醫療。民眾:「你要4代,簡直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已經在安寧病房,你讓他有尊嚴一點。」

不過法律上的最近親屬,不見得是每天隨伺在側的照顧者,單就1人意見決定,恐怕還需要相關條文的配套措施。

以上內容出自Yahoo新聞。

心得: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達,人的生命往往得以延續,然而,再怎麼延續的壽命仍舊無法抵擋住生命最後的結束。「久病床前無孝子」一直都很貼切的形容社會上那些長久照顧生病在床的家人的人,最後無法承受而引發一些使社會震驚之事徒令人遺憾,也隨著社會對尊重生命結束的觀念逐漸加深,對生命已將至盡頭之人經由醫生診斷和家屬同意之後,拔管使病人緩慢地在家人圍繞下迎接死亡,其用意就在於是不使病人在痛苦插管的情況下死去使其能夠安詳的離開。然而,過於繁瑣的規定和要求最近親屬之同意往往使得病人在極為痛苦的情況下無法解脫,雖然這麼作是有其用意存在,不希望有心人士利用這種方式犧牲家人來換取利益,然而就往往像上述內容,整個大家族的人意見相左以至於無法有定見。雖然放寬拔管標準仍有其被人利用和最近親屬並非長期的照顧者等疑慮,但這還在初審階段,如有不足之處應當要在更加規劃探討使其周備完善。人無法逃離生命的終結,面對它的方式取決於你的態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